首页 / 资讯 / 正文

硒是如何定价的?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4-15

  ◎ 王延俊 朱清 刘俊杰 王匡宇

  硒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和农业等领域。近年来,硒价格低位震荡,未来价格有望走高,且头部硒生产商议价能力较强。2023年,全球硒市场规模近1亿美元,其中,我国占比61.57%,具有较强影响力。

  全球硒资源定价及其走势

  ‌——全球硒价以现货定价为主。

  国际硒价主要受市场供需主导,以现货交易进行确定。价格主要以伦敦战略金属市场为基础,由阿格斯(Argus)机构发布价格信息,供业内参考。

  ——全球硒价近20年来,出现一次价格高峰。

  2005年~2011年,硒价格震荡上升。2005年四季度初至2006年年中,全球硒市场陷入低迷,硒价从108026美元/吨跌落至33069美元/吨。2009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市场对硒的需求也同步增加,推动硒价飙升至166449美元/吨,创近20年新高。2012年~2025年,硒价回落趋稳。

  全球硒资源市场基本情况

  ——全球硒储量下降,分布集中,探采难度大。

  全球硒资源多以伴生形式存在,探采难度较大。全球硒储量分布在俄罗斯、秘鲁等铜储量大国,近10年下降超20%。USGS数据显示,2014年~2023年,全球硒储量减少2.5万吨,降幅20.83%。

  ——全球硒产量持续增长,产地集中,头部生产商议价能力强。

  一是全球硒产量与精炼铜产量呈正相关,近10年增长五成以上。全球90%以上硒来源于铜精炼所产生的阳极泥,其余来自铅钴镍精炼产出的焙砂等副产品。二是全球硒头部生产商对硒价影响力较强。全球硒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云铜科技、比利时的优美科等核心企业。

  ——全球硒消费持续下降后回暖,消费地域和领域均相对集中。

  一是全球硒消费在2023年出现回升。安泰科历年硒报告显示,2017年,受电解锰行业低迷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硒消费持续下降。其中,2022年,全球硒消费3182吨,同比下降8.06%。2023年,全球硒消费增加至3609吨,同比增加13.42%。二是全球硒消费集中在我国,东南亚或将成为硒消费热区。预计未来几年,东南亚地区硒消费快速增长。三是全球硒消费集中在冶金、玻璃领域,占比超六成。

  ——全球硒贸易近十年呈先升后降趋势,进出口地集中。

  2013年~2019年全球硒贸易量从2850吨增至4300吨(增长 50.88%)后持续下降。2022年,全球硒贸易量3030吨,其中,进口集中在中国950吨(31.15%)、中国香港341吨(11.16%)、美国192吨(6.31%);出口集中在中国香港425吨(13.93%)、日本379吨(12.43%)、加拿大241吨(7.92%)、中国234吨(7.66%)。

  我国硒资源定价及市场情况

  ——我国硒价走势与国外基本一致。

  我国硒价格基于现货交易,综合上海有色网等主流平台报价确定。近年来,国内硒价走势与国外趋同,处于低位运行。未来,随着硒需求回升,价格或将逐步回升。

  ——我国硒资源储量增加近50%,分布集中在甘肃、新疆等地。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硒储量为5015.22吨,同比上升49.17%,占全球6.19%。主要集中在甘肃2355.26吨(46.96%)、江西1042.82吨(20.79%)、新疆1002.33吨(19.99%)等地。

  ——我国硒产量持续增长,价格影响力较强。

  一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硒生产国,全球占比提升至四成以上。USGS数据显示,我国硒产量从2016年的920吨上升至2023年的1500吨,增幅高达63.04%。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冶炼国,在硒提取上有明显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价格竞争力较强。二是我国硒产业技术标准为全球发展提供思路,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硒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截至2024年,我国硒产业技术标准数量已超过300项,涵盖了整个硒产业链,有利于全球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

  ——我国硒消费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消费结构正发生改变。

  一是我国硒终端需求低迷,消费逐年下降。二是我国硒消费结构调整,传统领域收缩,新兴领域崛起。近年来,传统冶金行业增量不大,对硒需求占比大幅下降。富硒农业、新能源(光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硒的需求快速增长,需求占比快速追赶传统行业。

  ——我国硒产品进出口量齐降,进出口地相对集中。

  一是我国主要进口硒原料及高端硒产品。2017年以来,我国硒产量以及提硒技术快速提升,进口量逐年下降。二是我国主要出口中端硒产品。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出口“其他硒”(工业级硒粉)和无机硒(硒酸盐及亚硒酸盐)合计709吨,同比下降37.42%,出口均价约为14720美元/吨。主要出口至新加坡151吨(21.30%)、巴西83吨(11.71%)、巴基斯坦78吨(11.00%)等地区。

  我国硒市场展望与建议

  未来,全球硒市场规模可能在历史高位以下波动,我国将持续为全球硒市场发展注入稳定动力。为促进全球硒市场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硒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硒标准的国际化,同时,要加强与富硒国家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