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生态修复 | “镁都”变“绿海”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1-10-28

  ——辽宁省海城市开展东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纪实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昔日废石成堆、寸草难生的矿山废弃地,现在已成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绿海”。自辽宁省海城市对东部矿区开展生态修复治理以来,这里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世界镁都”已悄然成为“绿海美都”。

  “我们以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为目标,将生态环保产业导入矿山及土壤生态化修复中,通过开展地形地貌重塑、土壤生态化重建,推进矿山及土壤生态化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海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

2.png

  技术先行 重塑矿区生态环境

  海城市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菱镁矿石集中产地,素有“世界镁都”之美誉。矿山多年持续高强度的矿业开采活动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对矿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景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大量森林资源被损毁。

  “尤其是海城市东部矿山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被占用及损毁、森林资源被毁坏、威胁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同时,采矿活动还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特别是矿山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海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海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根据鞍山市政府生态治理总体规划,制定出了3年、5年、10年的短期、中期、长期治理实施方案,分批分重点逐步完成矿山生态治理。

1.png

  “我们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本着‘抓重点、破难点、树示范’原则,首先对现有菱镁矿山周边区域及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治理,治理范围遵循‘两线一区一重点’的原则,即主要高速(丹锡高速)、公路(大盘公路、吉高公路、汤析公路、钟李公路、通海大道)沿线两侧,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中央、省、市环保督查重点的矿山。” 海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

  生态修复,技术先行。他们结合矿山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不断探索生态修复技术和工艺,采取客土栽植为主、团粒喷播为辅的方式,对具备客土栽植条件的全部采用客土形式,覆土厚度50cm(密实厚度),主要地形是以坡度小于35°,具备施工机械运输土方条件的。对于岩质边坡高陡,坡度在65°以上地块,按技术要求应使坡度控制在45°-63°之间,土方无法运送至项目地的地块,就选用团粒喷播技术,在对边坡进行铺勾花网加固基础上,依据岩质不同选用5cm-7cm厚度喷播。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生态修复栽植经验。客土栽植以1.25株/m2为宜,适合植物种类为紫穗槐和刺槐。而团粒喷播为不少于5株/ m2为宜。为保证植物种类多样性,我们选择的植物种类主要为臭椿、榆树、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黑麦草、高羊茅等。” 海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构建模式 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矿山生态修复需要大量真金白银投入。为破解矿山生态修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形式单一的困局,海城市在矿山生态修复的工作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该市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原有8家矿山企业,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全部退出,继而实施生态修复。海城市政府对8家矿山采取直接主导的模式,对整个矿区统一勘察、统一设计,企业有能力和意愿的自主施工,企业没有能力和意愿的政府代为施工。

  “为了保证生态修复质量,我们要求不论自主施工还是代为施工,都实施统一监理。修复费用,在企业缴纳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和政府给予企业的关闭补偿中结算,对企业实行多退少补。目前,白云山修复在此模式下已经修复面积为35公顷。” 海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海城市政府还积极探索间接领导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市政府主导成立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由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收取菱镁矿山企业的生态恢复费,统一用于海城菱镁矿山及闭坑矿山的生态修复。这种模式采取矿山和镇村提供项目地块,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施工和监理招标,自然资源局协调、市政府监管的组织形式,促进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目前,该模式正在进行第四期工程,现已完成修复面积200公顷。

  成果凸显 “世界镁都”变美都

  经过几年来的矿山生态修复,海城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东部矿山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该区域通过利用客土栽植、团粒喷播、微生物菌剂、喷灌和蓄排水等技术,针对性修复土壤、水分、微生物、植物等要素,加速了生态系统各要素及生态链条的重建,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保障区内水分的涵养和供给,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扬尘,净化大气环境。

  更重要的是,海城市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解决了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现实矛盾多、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了矿山生态修复。

  “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实效,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是我们在前期矿山生态修复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 海城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针对拟修复的矿山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推进,并与潜在资本方合作,在合适的修复区域的进行产融结合项目的导入,结合5G、区块链、物联网、特色小镇等理念,进行矿山修复区域的二次利用和产业升级。

  “世界镁都”,将随着矿山生态修复新机制的落地生根,真正变成“美丽之都”!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