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大数据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5-15

  ◎  刘静晗

  ◆内容摘要◆

  大数据审计帮助事业单位在细化流程、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预见性的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内部审计部门精准识别风险的效率,优化了内部控制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内部审计部门加强监管。内部审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环节和管理手段,面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不完善、质量控制风险高、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难题,必须与时俱进,攻坚克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转型发展要积极适应大数据环境,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

  一、引言

  5G技术的兴起和普及将我国的大数据应用推到了新的高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随着公共行政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权责不明、虚假错报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审查、监督、制约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的不断变革,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面临着数据庞大、规则不清等多种痛点问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周期长、难度大,从而影响事业单位快速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国自2002年起实行金审工程,多年来已经从传统的人工型筛查转型为大数据筛查模式,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2015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大数据审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组织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极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5G技术时代,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该如何应对大数据审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审计工作者们亟需探讨的议题。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通过引入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估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内部治理。

  部分学者认为,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具有以数据分析为中心、审计范围大等特点。以抽样审计为主的传统内部审计方法具有极高的系统风险和抽样风险,而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通过审计信息集成、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手段可以实现全面审计,有效规避抽样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在支持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业务审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能够依靠智能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大数据存储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高审计分析的能力。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不断拓展信息来源,收集更直观、更原始的结构化或非结构化信息数据;然后通过云计算构建动态服务“资源池”,实现远程海量数据审计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评定风险等级,帮助内部审计锁定重大风险,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风险防控效能。

  第二,内部审计能够依靠信息整合优化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出现舞弊的可能性,比如发现员工的不当行为或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及时优化不规范之处。内部审计的另一重要职能是确定每个被审计单位的政策、计划和程序的合规性程度。当合规性差或内部控制薄弱时,员工的不当行为更容易发生。而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通过信息集成可以对内部控制环境实时监控,从而快速、精准把控并优化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第三,大数据能够提高事业单位透明度,从而倒逼内部审计加强监督。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公开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的透明度。事业单位内部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评价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内部治理,进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内部治理信息的透明公开能够有效倒逼内部审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三、事业单位大数据内部审计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现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及时性、独立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组织,通过对其内部各个部门、组织和层级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服务,保障其安全运行。大数据内部审计帮助事业单位在细化流程、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预见性的作用,然而在积极适应大数据环境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同时,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还存在着以下困境——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不完善。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大数据内部审计的基础和前提,所有的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审计工作都要依靠信息系统的可靠数据,只有数据的收集及信息资源的传输、整理、分析等流程在整个系统中顺利实施,才能让大数据在内部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现有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大多用于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其建立的目的是服务主营业务的开展,而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之用。因此,在内部审计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中,数据信息来源混杂,甚至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内部审计人员在申请获取审计数据信息时往往要沟通协调多部门,数据申请链条长,难以满足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及时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背离了大数据内部审计的初衷。

  大数据增加质量控制风险。内部审计的可靠性基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在传统的审计过程中,通过抽样审计的方式对纸质原始凭证进行真实性、存在性的检验,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纸质原始凭证被信息数据所替换,但同时也有了利用相关软件修改电子发票金额形成虚假发票等弊端,因此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系统如果没有安全可靠的“防火墙”,则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相较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增加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工作内容。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似乎陷入误区,一方面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过于依赖数据,内部审计人员的目的不是分析数据,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为事业单位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内部审计人员不应该仅把目光放在数据方面,更应该熟悉业务,了解关键需求,并时刻保持风险识别与预判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还未达到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要求,掌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不足,不仅缺乏清洗、分析和研判数据经验,而且也缺乏在新系统中跟踪和预测数据的能力。虽然也有学者认为大数据技术相关工作应由IT技术人员负责,但无论是何种情况,内部审计人员都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大数据技术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适应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的要求,着力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四、事业单位大数据内部审计发展的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有关我国事业单位大数据内部审计的发展困境分析,现就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型,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大数据内部审计制度,通过行政法规或管理制度的确立,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调整、内部审计资源的分配和处理、内部审计环节的监控等一系列工作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监督并保障大数据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运行,既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支持大数据内部审计向规范化、系统化发展。

  二是构建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体系。通过内部信息部门,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内部审计体系,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该体系的审计数据板块不仅具备实时获取、高效管理、全面共享、灵活检索等功能。在审计应用环节,也要具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和智能数据分析的功能,从而搭建一个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且高效的云审计平台,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不断优化的数据分析工具,内部审计人员能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从而防控风险。

  三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既要精通传统财务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因此要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首先,要鼓励传统的内部审计人才学习大数据应用技术,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其次,注重内部审计团队建设,组织IT技术人才和专业审计人才相互学习、相辅相成,打造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复合型内部审计团队;最后,在培养团队具备信息化思维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同时,也要强调内部审计工作的初衷,避免造成过于依赖数据分析而舍本逐末的局面。

  大数据环境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发展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从而有效实现大数据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高效和便利,助力我国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