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西部荒原上的地质找矿人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5-16

  ——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吕新彪教授研究团队

  ◎  陈华文

  我国西部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多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很多研究团队,在西部大地开展矿床学和勘查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目的是认识西部地区矿产形成与分布规律,为实现找矿突破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其中,吕新彪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之一。

  吕新彪长期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区域成矿规律和隐伏区地质找矿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带领金属矿产成矿理论与勘查方法研究团队,先后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开展了长达20多年地质找矿研究和实践。承担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勘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调查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勘基金项目等重要项目20余项,总经费超过3000多万元,在矿床成矿理论、区域成矿规律和隐伏矿找矿勘查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扎根西北

  矢志为家乡找矿

  吕新彪师从赵鹏大院士,始终秉承导师一贯坚持的“科学找矿”理念,即找矿必须建立在理论认识基础上,而成矿理论必须能运用于指导找矿实践。

  20多年来,吕新彪研究团队高度重视把成矿理论运用到找矿实际工作中。他对记者说,地质找矿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和论文发表方面,要迈开腿,走出去,为国家找矿服务。他和团队成员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行动的。

  吕新彪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这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地市级行政区域。他对新疆有深厚的感情。他说,2003年从澳大利亚访学回国后,就决心将今后的科研重点放在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因为那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地质工作基础薄弱,急需地质科技人员去那里开展找矿工作,实现找矿突破,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重大需求。“作为新疆人,自己有义务为家乡找矿作出贡献。”他说。

  理论与实践结合

  实现找矿突破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凭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吕新彪研究团队与科技部305项目办、新疆地矿局、新疆有色地勘局等单位合作,先后承担项目10余项,重点研究东天山—北山地区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火山热液型矿床和造山型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规律和隐伏矿富集机制等。同时,运用地物化遥等先进勘查技术,开展成矿远景区预测和潜力评价,采用综合勘查信息方法,圈定新的找矿靶区,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等。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新疆自治区358办公室找矿成果二等奖和新疆地矿局科技成果优秀奖2项。

  在新疆东天山-北山地区开展的铜镍矿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与地质找矿实践中,吕新彪研究团队提出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塔里木大火山岩省有密切成生和时空关系,指出东天山和北山地区几条东西向深大断裂的西段,是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并划分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为新疆地勘单位实现这些地区的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另外,在北山坡北开展铜镍矿富矿机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富矿富集的定位规律和有效找矿技术方法,预测了4个隐伏富矿靶区均见矿,其中坡东矿区深部靶区验证打到了宽1米厚的块状铜镍硫化物矿体,这在北山地区是第一次发现此类沿断层贯入形成的富矿体,打破了前人有关北山地区铜镍矿没有块状富矿的观点。为此,新疆地矿局还专门为研究团队又安排了2个专题项目,配合北山地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查。在对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块中铁磷(稀土)矿床的研究中,提出了岩浆型叠加后期热液成因的理论模型,并初步提出了稀土元素富集的机制和规律,为该地区进一步寻找稀土矿床指明了方向。

  在东天山开展火山热液矿床研究中,吕新彪研究团队与地勘单位合作,在库米什彩虹铜多金属矿床研究中,通过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研究,提出了成矿分带性规律,利用综合信息圈定了矿区周边及深部3个找矿靶区,其中一个外围的钨矿靶区和一个深部隐伏的铅锌矿靶区被后来的工程验证为中型矿床。此成果获得了新疆地矿局的优秀找矿奖,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产学研合作

  为地勘单位培养人才

  在西部开展找矿工作期间,吕新彪不仅重视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应用,而且十分重视为地勘单位培养地质找矿人才。他先后牵线新疆物化探大队、地质十一队、地质六队和有色704队,内蒙古地调院,内蒙古第六、八、三勘查院,以及西部矿业公司、紫金矿业的分公司等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联合开展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实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吕新彪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树立为国找矿的志向和不怕吃苦的坚韧毅力。他认为,光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只有具备这种信念和意志品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勘查地质工程师。为此,他在野外工作中,身先士卒,坚持走在前面,不管工作环境多么恶劣,野外工作都一丝不苟,为学生做出了表率。

  20年来,吕新彪研究团队先后与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勘单位和矿业公司联合培养博士15人,工程硕士46人,所带本科毕业生回西部地区找矿一线工作的达100多人。现在,这些学生大多数已经成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有的已成为单位技术骨干和负责人。

  吕新彪言传身教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敬佩。今年6月,他带过的60多位毕业学生,自发在武汉为他举办学术性生日会,有十几位学生在线上线下作学术报告。吕新彪研究团队在西部地区地质找矿中贡献了智慧和心血,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先后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中国地质学银锤奖。

  对于今后地质找矿研究和人才培养,吕新彪认为,国家现在正围绕关键紧缺矿产资源,大力开展西部地区和已有大型矿集区深部找矿,特别是加强深部成矿规律和找矿新技术方法研究,提高找矿效率。人才培养中要更加重视矿产勘查类工科专业的学生培养,特别是学生野外地质调查实践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分析多源找矿信息,开展成矿预测的工程能力。作为地大矿产勘查专业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为国家、为家乡找矿事业中,培养更多志存高远、基础宽厚、坚韧不拔、知行合一的优秀地质工程师。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