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地下水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的“江苏样板”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5-29

  ——江苏省地调院开展宿迁市洋河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小记

  ◎ 陈娟 陈晨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了解到,2021年,该院水资源调查评价团队以中国酒都宿迁市洋河新区为试点开展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综合利用遥感、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同位素示踪、数值模拟、三维GIS等技术手段,全面摸清了洋河地区地下水资源“家底”,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智慧管理,为江苏省推进地下水资源统一调查评价提供“样板”。

  江河湖海、溪流雪山,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水资源,但在地表以下,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分布更广、储存量更大,具有动态稳定、不易污染、总体水质优良、综合开发成本低等优点。

  “洋河地区地下水中偏硅酸和锶含量达到了矿泉水的标准,水质条件得天独厚,是一座地下‘宝矿’。”团队负责人张岩说。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现场

  据统计,2012年洋河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高达768万立方米,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至53米左右。2014年开始,封井压采行动全力推进,洋河地区地下水位逐年回升,至2021年已全面恢复到33米以内。“本次洋河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管控水位目标下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375万立方米/年。2021年洋河镇地下水开采量为53.75万立方米。”张岩说道。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可能会引发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发挥地下水资源价值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开采?

  地下水储存量空间分布和可更新能力是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张岩介绍:“研究要以地球系统科学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调查区域地下水赋存空间、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等,并联合水化学、同位素、数值模拟等方法量化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生态条件约束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确定地下水位红线。”为了系统查明地下水循环特征,摸清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团队采用遥感、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温度示踪、数值模拟等技术开展了探索研究。

  此外,科研团队还以国土“三调”成果为数据底板,构建了地下水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直观反映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立体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可无缝接入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同时实时显示地下水监测站点的水位动态变化,当超过管控水位或水位红线时,平台会发出预警。

  “地表水温度变化较大,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利用光纤技术能够感知到地表水补给到地下水产生的温度变化,可为研究区域水循环过程提供证据。”张岩还向记者介绍道,江苏省地调院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专门建设了光纤传感器研发与测试室,用来生产、封装光纤,并将光纤安装在传感器上,感知地表以下各个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温度等参数。2023年1月,由江苏省地调院牵头起草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地质钻孔光纤多参量监测实施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地调院科学技术部主任龚绪龙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动国家-流域-省及市县联动的水资源调查专项,形成高效中央地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的国家-流域-省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建设“天地一体化”、“量质融合”、自动化传输的智慧网络,全面提升水资源智慧化调查监测评价的能力;建立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作与数据共享机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