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别让“白色污染”影响绿色生活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3-12

  ——解析塑料污染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  张绪振 孔令号 朱鲁涛

  科技在不断进步,其衍生出的产品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思·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当时被称为伟大的科技革命,但谁能想到这却给后世带来了“白色恐怖”。

  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其分解过程将永远持续进行,同时塑料碎片的尺寸在不断地分解过程下会变得非常细小,最终成为微塑料形态。微塑料污染对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威胁并非“微”言耸听,已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并列,成为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三大地球危机之一。

  塑料的制成离不开石油,其经过催化裂解、分离、提纯、聚合反应获得合成高分子,再经加工成型,可得到形态和性能多样的材料和制品,包括常用的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等。

  塑料污染的运输分布过程

  自1950年以来,全球塑料的总生产量已经超过了90亿吨,仅2020年全球塑料产量就达到了3.67亿吨,全球塑料年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塑料的分布之广是人们始料不及的。研究表明,目前在全球的大气、海洋、土壤中均发现了微塑料,甚至在人们以为的全球最后的净土南极洲也发现了微塑料。

  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运输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介质扩散传播。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自陆地和河流的输入,以及海洋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的分解产物。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向大海排放 9.3吨-23.6吨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微塑料在北太平洋环流带等5个洋流环流带的丰度较高,北太平洋环流带的微塑料丰度高达105个/平方公里。

  大气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包括轮胎磨损、刹车片、塑料涂料等磨损产生的颗粒,此外垃圾填埋场、道路扬尘、汽车排放尾气都是室外空气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这些可以通过风力传播到各个地区,甚至已经遍布全球。

  土壤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产使用薄膜残留、有机肥利用、污水灌溉,以及生活中各类塑料包装袋、衣物服饰、家用纺织物品等。微塑料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塑料在生态系统中的来源、分解、运输示意图

  塑料污染的危害

  塑料制品已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但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以及回收处置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都会造成白色污染。

  对于土地来说,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环境,破坏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结;微塑料中添加剂的释放也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造成种子延迟萌发,抑制植物生长,改变根系特征,减少生物量,干扰光合作用,造成氧化损伤并产生遗传毒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对于海洋来说,微塑料是海洋中的“PM2.5”。目前,在全球90%的表层水体中均能检测出微塑料,同时也在海洋生物体内检测到了微塑料。由于微塑料微小,易被海洋生物直接吞食,导致生物体摄食被干扰、肠道受损伤、体内能量流动紊乱等,影响生物生长发育,造成生殖威胁,甚至导致死亡。另外微塑料也会削弱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

  对于人类来说微塑料已击穿了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微塑料能通过三大途径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最终在人体内富集,科学家在人体的血液、肺部、肝脏、粪便发现了微塑料存在的证据,甚至在人体的胎盘中也检测出了微塑料。研究表明,聚氯乙烯(PVC)是人体内的主要微塑料聚合物,它会对人体组织造成刺激和损伤,引发免疫应激、肠道菌群和能量代谢等问题,甚至对生殖系统也存在潜在危害。

  如何处理塑料垃圾?

  一是加强塑料的分类回收利用。通过旧料加新料共混改性生产制品,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桶、盆以及建材等。共混改性后的制品虽提高了塑料的使用效率,但最终也会面临废弃的问题。

  二是通过化学循环处理废旧塑料。通过分解回收原料单体进行再利用,或是化学升级再造,即利用化学改性、可控降解、反应加工等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处理,有选择性地将其转化为相关化学品、燃料或更高价值的新材料。分解后产生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新的基础化工原料,但其投资、技术和环境要求高。

  三是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焚烧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然而焚烧塑料垃圾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需要通过完善的控制系统让塑料垃圾燃烧充分,再配套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将烟气进行处理,才能控制污染的发生。

  四是将塑料垃圾填埋。将塑料垃圾埋入地下是处理废旧塑料的传统方式。然而由于塑料密度小、体积大、不易分解,会严重妨碍地下水渗透,并且塑料中的添加剂可能造成土地的二次污染,大幅降低填埋场处理垃圾的能力。因此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隐患和危害较大,资源利用率低,并不是理想方法。

  五是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是应对塑料污染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可降解塑料是指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被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目前,常见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有,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氧化降解塑料和水解降解塑料等几种类型。

  日常战塑行动

  塑料对我们绿色家园造成的污染危害不容小觑,全球战塑也成了各个国家的一项公共课题。为了缓解塑料垃圾带来的危害,各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澳大利亚从2017年7月1日起禁止零售商向顾客提供一次性超薄塑料袋;智利从2019年2月3日起,所有大型超市、商场不得再向购物者提供免费或收费塑料袋;我国为应对“白色污染”问题,在2007年也颁布了“限塑令”,全国范围内的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旨在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战塑”呢?

  首先就是要树立我们的环保意识,了解塑料污染的危害和减塑行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自己和身边人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比如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杯子等,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选择购买环保、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或者选择使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在丢弃塑料垃圾时将废弃的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如塑料瓶、塑料袋等,以便进行再生利用。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