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集 | 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着力点在哪儿?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煤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4年煤炭行业发展如何?今年煤炭市场走势如何?“十五五”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从何处发力?这是煤炭行业不容回避的问题。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我国新发现了一批大型整装煤田和矿产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煤炭储量增加到2185.7亿吨。“十四五”以来,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约2.1万亿元,一大批现代化煤矿、智能化煤矿建成投产,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首次跃升至47.8亿吨,比2020年增加8.8亿吨。4年来,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煤炭消费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5%。
随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铁路网不断延伸,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由23.6亿吨提高到28.2亿吨,陆港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更加畅通便捷,煤炭储备基地和现代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煤炭资源全国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虽然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现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是,近期煤炭市场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港口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行,而产地煤价却稳中偏强,市场供需博弈激烈。
从主要耗煤行业看,电煤消费将保持增长。随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考虑到水电及新能源出力情况等,预计今年煤电发电量增量在1000亿千瓦时左右,拉动煤炭消费需求增长。钢铁行业、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稳中略降,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将适度增长。综合分析,2025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小幅增长。
从国内煤炭生产看,我国煤炭生产保障能力较为充足,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先进产能将继续释放,预计2025年国内煤炭产量将保持稳中有增。从煤炭进口看,考虑到我国主要煤炭进口来源国生产供应情况及国际市场价格因素,预计2025年进口煤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综合研判,今年煤炭产量、消费量有望保持增长态势,煤炭进口仍将处于高位,加之当前全社会存煤水平较高,全年煤炭市场供需将呈现相对平衡并向宽松转变的运行态势。
未来“十五五”乃至“十六五”将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虽然“十四五”以来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煤炭生产开发东中西梯级格局基本形成,煤炭由单一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加快推进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行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有待统筹优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任重道远等。
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优化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优势煤炭企业开展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掌握了科技,就掌握了主动权。要瞄准煤炭科技前沿,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布局,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提高原煤入选比例,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从源头上提升煤炭品质。推动数字技术和低碳技术在煤炭全产业链的创新应用,实现煤炭从生产开发到终端消费全生命周期的清洁管理。
在能源转型浪潮下,煤炭行业既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也面临诸多挑战。相信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等一系列举措,煤炭行业必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