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北京完成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4-21

  近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完成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标志着这项历时一年的重大生态普查任务完美收官。两部门以落实自然资源部推进“四个融合”为契机,同题共答,深化“规划自然资源+园林绿化”融合,严密组织实施、严格普查标准、严守时间节点、严控成果质量,通过高位统筹、机制创新、数据赋能,探索出一条“规划引领、林草协同、数据共享”的普查新路径。

  面对国土调查与林草湿荒调查分类标准不统一、地类不一致的行业堵点,北京市坚持“一盘棋”统筹融合,成立由两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的普查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周会商、日通报”机制。2024年8月,两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实施方案》《地类对接技术方案》,明确以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外业调查“只跑一次”的总体思路。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打破部门壁垒,将普查与国土调查深度融合,既满足国家生态保护需求,又服务城市总规实施。”

  针对耕林之间、林地内部等地类认定冲突的实际,北京市创新建立“分级认定+分类对接”融合机制:在一级地类认定上,充分尊重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权;在二级地类认定中,充分吸纳园林绿化部门专业技术意见。针对林服用地、苗圃等地类认定不一致问题,两部门联合出台《普查问题解答》文件,明确防火路、作业道等特殊用地的认定规则。通过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地类映射关系,实现植被覆盖类型与国土调查地类的精准对接。

  北京市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1+N”协同平台:依托国家“国土调查云”,建立北京分中心,自主研发自然资源协同调查平台,实现两部门图斑分发、外业举证、地类认定、属性标注、成果核实等多个功能融合。横向打通规划自然资源“一张图”与林草湿荒资源管理系统,纵向贯通国家、市、区三级数据链路。

  坚持“一数一源、成果融合、权威发布”原则,两部门建立“联审联签”质量控制体系: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对地类精度负责,园林绿化部门把控植被属性,最终成果经市级100%核验后上报。普查成果首次实现国土调查地类与林草湿荒管理、国土绿化空间属性标注的动态关联,将应用于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红线评估、碳汇潜力测算等领域,为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自然资源部‘一张图’建设工作部署,下一步我们将优化国土调查方式方法,研究细化调查标准规范,改革数据应用模式,建立两部门密切融合的长效协同机制,同步推进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与林草湿荒调查监测,做好与规划、管理衔接,形成共享共用的自然资源现状‘一套数’,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段金平)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