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湖北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地灾演练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4-22

  湖北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地灾演练

  模拟气候条件下地灾的应对处置,全流程开展预警预报响应等关键环节演练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李鹏 丁旭峰

       湖北省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综合演练近日在咸宁市通山县举行。

  此次演练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局、咸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等单位承办,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首次以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为核心的全要素实战演练。

  据介绍,此次演练聚焦极端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应对处置,围绕点面联控、多方联动,全流程开展预警预报响应、应急调查监测、远程会商研判、紧急避险撤离等关键环节演练,旨在全面推进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显著提升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演练模拟了“双控风险预警与先期处置-险情防御响应-险情应急调查与监测-远程联合会商研判-叫醒叫应避险撤离-响应结束”的全过程。此次演练以通山县人民政府的指挥调度为主线,组织省、市、县、乡、村五级相关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协同联动,充分展现了“六员共管”机制下隐患点精准处置与风险区动态管控相结合的防控模式。在实战演练中,气象风险预警和专业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咸宁市慈口村滑坡隐患点和下杨村北山风险斜坡受威胁的群众紧急避险撤离,三级防御响应迅速启动,现场指挥部高效成立,技术支撑队伍、应急、卫健、交警、乡镇政府等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应急预置迅速到位,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同步展开。

  此次演练中,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作为技术支撑的核心力量,不仅参与了演练的整体策划和组织协调工作,还依托自身专业技术优势,为演练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综合高密度电法、毫米波雷达等先进调查监测方法,构建了地质灾害“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技术体系,通过GNSS地表位移监测仪和裂缝计实时捕捉毫米级变形,结合边坡雷达动态分析,成功搭建了地质灾害风险双控一张图、监测预警一张网的“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平台,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了智能高效的专业技术支撑,充分展现了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实力。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专程赴鄂指导此次演练。湖北省直相关行业部门,武汉市、咸宁市等17个市(州)及51个地质灾害重点易发区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