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驰而不息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4-22

  驰而不息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写在第五十六个世界地球日之际

  ◎ 本报评论员 李晓娜

  人间四月花为信,绿水青山眼界新。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同时4月22日我们也迎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认知人与自然关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漫长历程中,人类以一次次意识自醒和行动自觉,推动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20世纪70年代,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地球日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已拓展到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金句”,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其实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记录着人类不断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脚步。伴随着人类对自然开发利用程度的加深,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自然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环境问题一度困扰和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作为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矿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矿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物质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

  驰而不息地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必须守牢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底线。保障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需的能源资源安全,是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基本前提。新时代新征程,我国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依然需要相当总量的矿产资源作为保障。在攸关未来的高新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中,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关键支撑必不可少,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发挥煤炭在能源保障中的压舱石作用,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实施绿色勘查,加快推动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不断夯实矿产资源的家底,将能源资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驰而不息地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首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矿产资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而形成,具有不可再生性。现阶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越多,未来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其存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枯竭。同时,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节约矿产资源,必须通过合理开发、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保护环境等,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以少量的矿产资源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驰而不息地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必须切实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推进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跟进,全面实施绿色勘查,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体系,持续推出一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加快科技创新赋能,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攻破一批制约资源开发利用的“卡脖子”问题,推进矿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资源开发利用、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深厚的生态文化基因,使生态文明建设扎根于中华大地。只有驰而不息地推进矿业绿色低碳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更加欣欣向荣,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