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矿产勘查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4-22

  矿产勘查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我国矿业行业推进绿色勘查纪实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美丽中国春潮起,绿色勘查正当时。

  随着新《矿产资源法》的审议通过,以及《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束,绿色勘查已正式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发展阶段。

  《实施条例》明确指出,编制勘查方案,应当根据登记的勘查矿种、范围,勘查技术规范、绿色勘查等勘查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并明确勘查工作方法、工作进度和勘查活动结束后的清理恢复等部署安排。承担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勘查技术规范,实施绿色勘查。

  从2015年青海有色地勘局创新探索出以绿色勘查为核心的“多彩模式”,到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开始倡导推进绿色勘查;从自然资源部确定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到2024年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再到新的《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绿色勘查,我国的绿色勘查实现了从试点到示范、从被动到主动、从局部到整体的嬗变,不仅成为了地质领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地勘单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

  绿色勘查重在理念创新

  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的源头、绿色矿业的最前端,地质勘查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矿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发展大局,更是事关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最前沿阵地的重中之重。在生态文明全面深入推进的新时代,唯有从地质勘查源头抓起,全面推进绿色勘查,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促质变,才能促进整个矿业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勘查作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实施地质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实现地质找矿和生态保护双赢的一种全新勘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地质勘查而言,是一种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地质勘查模式,是生态保护与找矿成果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然而,多年来,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技术手段的制约,我国地质勘查普遍存在“重勘查轻保护”的现象,成为了我国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的短板。如何更好地服务和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在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地勘单位的必答题。

  矿业绿色发展,地质勘查先行。而要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勘查,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绿色勘查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基础上,精准把握和正确处理“绿色”与“勘查”二者关系,坚持“勘查”必须“绿色”、“绿色”为了“勘查”的原则,积极创新地质勘查新理念、新模式,彻底摒弃原来固化的勘查思维和模式,全面实施绿色勘查,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部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创新理念、树牢绿色勘查意识抓起,全力推进绿色勘查工作。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期间的2016年,原国土资源部在总结提升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绿色勘查经验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当年5月10日,在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地勘局长座谈会上,《绿色勘查行动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正式发布。《宣言》要求,地勘行业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做先进理念的领跑者;要坚持推行绿色勘查,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努力做生态保护和保障资源的双赢者;要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做大自然的呵护者。《宣言》倡议,地勘行业要大力推进绿色勘查,探寻金山银山,留住绿水青山,为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绿色勘查行动宣言》的发布,绿色勘查工作在全国相继启动实施。原国土资源部多次召开绿色勘查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绿色勘查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建立完善绿色勘查标准规范。2016年5月31日,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找矿运行机制实现重大突破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调整优化勘查开发总体布局;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技术方法,大力推进绿色勘查;绿色勘查的探索实践,有力促进了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升了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2024年7月3日,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面推进并初见成效之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又以此为契机,联合下发《关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帷幕。

  绿色勘查成在技术装备

  绿色勘查本质是一场从技术装备到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变革,随着绿色勘查的全面推进和勘查难度的增加,技术装备正从“辅助手段”转向“核心需求”,成为事关绿色勘查成败的重中之重。

  然而,地质勘查工作开展几十年来,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装备研发相对滞后,勘查装备和技术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绿色勘查项目占比已达63%,但环保勘查装备国产化率不足30%。

  而绿色勘查作为一个高科技含量、高水平保护生态的全新勘查模式,要求必须通过综合运用先进的找矿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在环境影响最小化下出成果、找大矿、找好矿,实现找矿和环保共赢。近年来,尽管随着勘探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模块化、便携式钻机的相继使用,“以槽代探”“一基多孔”“一孔多支”先进钻探工艺的应用,无害化泥浆的推广,以及智能地质调查与智慧探矿新模式的探索,我国的绿色勘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些与绿色勘查直接相关的关键性技术、装备和工艺还亟待研发、推广和应用。

  所以,要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勘查,不断提升绿色勘查水平,就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勘查技术装备水平。2024年7月3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专门强调了技术装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地域广阔、生态环境多样的特点,依托地质勘查项目,围绕装备进场、驻地建设、钻探施工、生态环境恢复等绿色勘查工作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与高校、科研机构、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等紧密合作,坚持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绿色勘查关键技术,研发绿色勘查关键装备、材料与工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地质资料海量数据等,推进绿色勘查技术创新、示范应用、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性发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以地质调查信息化技术创新带动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转变,以信息化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现代化,加快地质调查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地质调查与智慧探矿新模式。

  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还以推进“四个场景”野外绿色找矿装备示范为抓手,通过在野外项目现场举办绿色找矿装备示范观摩调研活动,发现、挖掘和推广一批适应各野外场景的先进绿色勘查技术装备。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装备体系,推动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与替换,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又发布《首批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替换清单》。《清单》共包括130项装备,涉及航空物探遥感、地面物化探、地质钻探、实验测试、地质信息等领域,为破解现有装备水平难以满足找矿工作新需求的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将有力推动高效低成本找矿装备更新与推广应用,加快构建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找矿突破现代化装备体系,实现找矿突破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结合,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装备支撑。

  绿色勘查贵在久久为功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是新形势新要求下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新任务新使命下地质勘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深入和高水平推进绿色勘查,必须要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提高有效制度供给,确保绿色勘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正在征求意见、不日将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实施条例》,首次提出绿色勘查并明确要求,根据绿色勘查编制勘查方案、承担单位实施绿色勘查,为绿色勘查提供了法律遵循。

  当然,要保证绿色勘查善作善成、持续高质量发展,除了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之外,还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点发力,通过构建长效机制来保证绿色勘查行稳致远;要进一步健全绿色勘查标准体系,明确项目实施要求,实行更加严格的绿色勘查要求,实现全过程绿色勘查;还要加强项目场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将绿色勘查各项要求和义务落实在地质勘查信息实地核查、勘查实施方案审查、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等日常工作中,以高质量监督管理促进绿色勘查工作走深走实。

  “桐花万里舟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全面推进绿色勘查难在坚持、贵在接力,只要我们坚定目标不动摇,用抓铁留痕的精神,继续完善标准规范,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深入推进,在高水平环境保护中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就一定能找到大矿、找到好矿、找到国家急需的矿,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