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踏景寻章 | 徐霞客的武功山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天前

  ◎  王求淦

  巍巍罗霄山脉绵延,其间矗立着两座名山,井冈山声名赫赫,而武功山同样独具魅力。武功山坐落于江西省安福县西部山坳,海拔1918.3米,稳坐江西省最高峰的宝座。它山势磅礴,群峰争奇,尽显雄伟壮阔之姿。

  因海拔垂直差异,武功山1600米以上分布着10万多亩草甸,这是亚洲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高山草甸。四季更迭,景色各异:春天,绿意蔓延山野,生机蓬勃;夏天,满目翠绿,山花肆意绽放;秋天,金色草浪翻涌,夺目耀眼;冬天,雪落枝头,玉树琼枝美不胜收。

  武功山旧称泸潇山。传说晋代时,蜀地武氏夫妇千里迢迢来此修炼,“丈夫留在泸潇山,妻子停驻西昌(今江西泰和县)”,山便因武公得名。后来,南朝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感怀山灵暗中相助,将其更名为武功山。

  数百年前,一位明代老人的到来,让武功山声名远扬。1627年寒冬,山路上,一位身着粗布衣衫的徐姓老者,在冷雨中背着行囊,拄着竹杖,艰难前行。徐霞客一路上风餐露宿,以山果草根充饥,或栖身岩穴,或借宿寺庙、庙堂,即便如此,每晚仍坚持记录游历见闻。

  抵达武功山时,徐霞客已疲惫不堪,又逢农历除夕,四处投宿无门。幸得一位热心少年帮忙,他才在唐姓人家落脚。唐家对这位前来考察的读书人热情款待,徐霞客在此停留了十天。这段时光,也成为他与武功山的一段佳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游。

  在这十天里,徐霞客不顾年迈体衰,每日穿梭于山林间,详细记录下所经之处的路线、地名、山川地貌、生态环境、建筑景观、风土人情等,最终完成了六千九百多字的《武功山游记》。这篇游记意义非凡,是武功山珍贵的人文史料,更是其人文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武功山游记》中,徐霞客用精妙的笔触,展现了武功山峰林的奇险。他形容千丈崖“轰崖崭柱,上刺层霄,下插九地”;众多山崖“如门如阙,如幛如楼”,生动地描绘出山峰的险峻与奇特。同时,他也没忽略武功山云雾的灵动,“雾犹时笼罩,及身至其侧,雾复倏开”,寥寥数语,云雾似与人嬉戏的画面便跃然纸上。

  沿着徐霞客的足迹前行,如今的游客能领略到武功山的绝美风光。绝壁千仞,山峰高耸入云,山山相连,气势恢宏。瀑布或气势磅礴,轰鸣作响,或潺潺流淌,灵动婉转。山间不仅有奇岩怪石、幽深峡谷,还有古木翠竹、飞泉流瀑,山下的武功湖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灵秀。

  武功山的高山草甸,是不可错过的胜景。这里曾是徐霞客流连忘返之地,如今依旧风光旖旎。绿草如茵,广袤无垠,与巍峨山峰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人间仙境。草地上,游客们尽情享受着这美好时光,年轻情侣嬉笑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或是朗诵高歌,或是拍照留念,热闹非凡。

  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湘赣省委和省军区也曾在这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书画家们用笔墨缅怀先烈,也书写着徐霞客的《武功山游记》,让这些珍贵的记忆代代相传。

  徐霞客曾留下诗篇赞美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正是因为他的到访,武功山有了更多的人文故事,独特的福文化也得以彰显,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魅力。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