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成果快讯 |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支撑服务黑土地保护利用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3-31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小兴安岭黑河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承担。项目内容包括:查清地表基质类型、分布范围、空间结构、理化性质、碳储碳汇以及其中的附属物(水、生物等)特征等;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地表基质(岩-砾-土-泥)发生发展、转化机理和演替规律;研究揭示地表基质层与地表覆盖层的支撑孕育特征和耦合关系;科学评估地表基质对耕地、森林、草原、湿地、水等自然资源支撑孕育能力和潜力;探索形成基于黑土地地表基质的空间适应性评价方法。

  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呈“月牙状”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向松辽平原过渡的盆山结合带上,低山丘陵、漫川漫岗坡地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区内侵蚀沟发育量大面广,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除黄土高原外沟道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影响区内粮食生产与生态安全。多数学者将侵蚀沟发育归因于坡长坡缓地形、降雨融雪过程、地表覆被减少、土壤易蚀特性和顺坡垄耕方式等外营力作用,缺乏对地质构造内营力作用的分析和认识。侵蚀沟的形成往往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活动在侵蚀沟发育中往往扮演着驱动力的重要角色。文章从构造驱动作用分析入手,结合地表作用过程,从地质构造和流水侵蚀作用的角度探讨侵蚀沟产生原因,目的是为加深对侵蚀沟产生、发展机制的理解,为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调查监测和黑土地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支撑。

  综合前人对松辽盆地构造反转期和现今最大主应力分析成果,项目组在绥化地区开展地质浅钻工作揭露第四系沉积特征,反映构造应力场、断裂与第四纪沉积过程;通过遥感解译识别地形地貌、地裂缝和侵蚀沟,对比了不同尺度下地层位移和侵蚀堆积差异,推断隐伏断裂构造位置;通过露头剖面基岩裂隙的应力分析反映侵蚀沟形成过程,揭示了由地质构造过程引起的侵蚀沟成因发展机制。

  松辽盆地的现今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NEE-EW向。项目工作区呼兰河断裂走向NEE,断层三角面倾向SSE向,倾角较陡,控制了区域第四纪沉积。河流右岸侵蚀作用明显,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河流单向侵蚀/堆积,这与遥感DEM提取的河流剖面为不对称形态一致。呼兰河北岸WKZK01钻孔50米岩心均为黄土,未见河流沉积,南岸BLZK01钻孔下部普遍见第四系河道相砂砾,表明呼兰河断层为左旋走滑正断层,与前人分析的应力一致。

  呼兰河断裂为主断裂,欧根河、泥尔基斯河、努敏河以及克音河等支流为雁列张剪性断裂。该地区走滑及张性断裂形成的河流几乎都与里德尔剪切有关,里德尔剪切与其他破裂类型组合形成不同方向的河流,伸展应力下往往表现为多条近平行的张裂隙形成次级水系。克音河西岸观察到白垩系岩层发生挤压和伸展,产生多条NEE向平行张裂隙,地表显示为地裂缝,为第四系黑土充填,反映了侵蚀沟的初始形成过程受控于地质构造作用。  (杨华本)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